为了提高血站职工业务工作能力,更好的保障采供血安全。按照中心血站2014年总体培训计划的要求,陆续派出24名职工分别前往北京、哈尔滨血液中心进修培训。本年度外出进修涉及血源科、体采科、成分科、待检科、储血科、检验科及三个分站,自5月下旬开始,预计在7月末全部结束。目前,进修学习培训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据进修单位负责人员反馈,进修人员学习认真,热情高,时间观念强,与培训指导老师共同工作,展现了我站职工的工作素养。
进修人员每人都带着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去学习,目的性强,所以大家认为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在提高自身工作方面收获很大。现陆续将进修结束人员的学习报告进行展示,予以学习、交流、借鉴。
市中心血站业务科
进修学习体会
许彬(质管科)
感谢单位的信任,让我有一次出去学习,开眼界,见世面的机会。对于来到省血液中心质管科进修的机会倍感珍惜。临走前主任说,要把跟咱家不一样的都学回来,所以我特地带着笔记本和相机去的,通过短短五天的学习,的确把想看,想问,想懂的都带了回来。这些方式方法都可以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可以把我站质控工作开展的更完善。这次学习也明确了自己的信心,因为我站质管科工作和省级血液中心的质控轨迹是一样的,我们很多实验方法技术也非常成熟和准确。下面诉述下这五天的学习感受:
第一天,早晨第一项工作就是酶联免疫试剂盒质量抽检,和我站不一样的地方是质量抽检检测孔为10孔阴性对照试剂(为试剂盒里阴性对照),10孔阳性对照试剂(为试剂盒里阳性对照),10孔质控血清(为卫生部临检中心的质控血清同检验科),共30孔。而我站检测孔为8孔阴性对照(已知阴性血清)和8孔质控血清(为卫生部临检中心的质控血清同检验科)为16个检测孔。30孔检测孔要比我站16孔多出近一倍可以更好反映试剂敏感度,这样在计算试剂重复性变异系数也更有说服力。
第二天的工作是血液运输箱、工艺卫生、储血设备温度等相关的检测,其中通过查看工作手册和老师实际工作,发现一些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
1)血液运输箱温度和生物学质量的抽检工作中,对芯片存放位置和数量根据运输箱大小而定,而且每个智能芯片应该固定在箱壁上,这个我们科室在工作手册中没有体现出来,也没有规定,应该借鉴学习。在致病性微生物的监测中,我们采用的是空气沉降法,而省站采用的是表面培养基接触法,这种方法是使用三种鉴别培养基①血琼脂表面培养基可鉴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②HE琼脂表面培养基和亚硫酸铋琼脂表面培养基可以检测出血液运输箱内的沙门氏菌。这种方法可以更加准确了解血液运输箱消毒是否合格,致病性菌落多少。
2)工艺卫生环境中,省血液中心对成分科分离室,无菌操作间、实验室等空气落菌也进行抽检工作,而我站目前只开展采血室的空气落菌抽检。
3)储血设备和试剂冰箱温度质控检测中,我站仅对各科普通试剂和储血冰箱、冰柜、血小板振荡箱等进行温度检测,而省站还对低温操作台、血浆速冻机、血浆融化箱、血浆病毒灭活柜每月都进行温度抽检。
第三天,我跟着质管科老师去了四个外采点。主要检测的是冰箱温度和细菌培养,室内菌落收集和护士手细菌采集,其中和我们不同的是工作人员手培养,这里比较值得学习的就是使用的采样拭子,比我们平常常规的直接接触琼脂平板法要好。这种方法是,被采集者自己先用碘伏棉签消毒五个指头,收集者在将浸有采样液的拭子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两次,并随之转动拭子,采集样本后,将其放入采液管中,折断刷柄,将刷头留在采液管中。再回到实验室,将1ml的样品均匀倒在整个平板上,平铺培养基,无明显残留为宜。再置35摄氏度培养箱培养48h。菌落鉴别和菌落数计算方法全部相同。拭子采集法完全可以用在我站护士手培养,可以更好的检测护士手消毒是否规范和标准。
第四天,成分血及全血质量抽检,因为省站质管科在上半个月已经抽检完毕,我并没有看到抽检和实验过程,通过咨询老师和阅读相关工作手册和实验原始报告,成分血抽检和我们方式方法还有实验结果的数值吻合度很高,但也发现了一些我们需要改进和需要学习的地方:
1)血小板质量抽检过程中,测量PLT含量,虽然是使用五分类血球计数仪,但是还是将血小板进行了十倍稀释,这与我们原来实验方法一致,在计算红细胞含量时,是使用原血小板进行检测并计算的。
2)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省站抽检是将抽检是后破袋血液进行报废的,他们使用的是RH(+)性血液,先将阳性悬浮红细胞进行加甘油冷冻处理,再和需要解冻阴性的去甘油红细胞一起制备,质管科抽检RH(+)性冰冻解冻红细胞进行质量抽检工作。去甘油红细胞需要指控的项目除外观和容量检测外,需要使用血液后报废的还有血红蛋白含量、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残留量、甘油残留量、无菌实验。这些大约需要至少25ml红细胞。我们原来使用留样方法是留取血小辫,但是血量较少,如果使用无菌接管袋留取,影响发往临床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容量,所以这种使用RH(+)性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进行抽检的方法,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对于甘油残留量的测量我们采用的是GPO-PAP法,使用的是甘油三酯的试剂盒,这个方法要比省血液中心的过碘酸钠法简单方便,但是要通过甘油三酯来计算甘油量,和卢主任咨询了这个方法计算繁琐问题,他推荐了一款他们也要购进的直接可测甘油量的试剂盒。这个试剂盒可直接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或者分光光度计测量甘油残留,使数值更加准确。
3)洗涤红细胞质量抽检中检测上清蛋白含量的计算公式有所改动。上清蛋白含量=[上清蛋白浓度(mg/L)*(1-洗涤红细胞比容)*洗涤红细胞容量(L)]/1000
4)病毒灭活冰冻血浆总蛋白测量中,使用的试剂盒和我们的一样的中生北控,但是他们单独购配中生北控生物科技的总蛋白校准品和长征体外诊断的临床化学指控血清。而我们使用校准品是原试剂盒内装的5ml小样,反复使用,会影响校准品的定值。而单独购进校准品和指控血清每次使用打开一支,使实验更加准确,也起到监督实验方法和设备的作用。
第五天的学习中,正是质管科开始回收整理加样器要去计量监督局校准。其中有一种大容量加样器(5000-10000微升)我们科室是没有的,这种加样器在对亚甲蓝残留测量中需要使用,原来都使用1000微升加样器加6000微升试剂,可以购进使用这种大容量加样器会使实验加样更加快捷方便。
1)通过查看省站校准记录总结如下
半年到计量局校准一次:供氧器、血压计、体重秤。
一年到计量局校准一次:微电脑采液控制器、电子天平、液体比重天平、加样器、数字测温仪、分光光度计、电子秒表、转速表、紫外辐照计、温湿度计。
除初筛岗位的加样器进行站内自行比对外。质管科、检验科的加样器均到计量局计量。 省血液中心仪器设备校准非常频繁和认真,需要我们学习。
2)对于质管科对转氨酶试剂盒使用前的试剂质控工作,省站使用的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
其中有两个检测指标:1.质控血清(IFCC认可)标示值检测。依照试剂说明书操作,测定质控品3次,求出3次测定的平均值.测定的平均值应在质控血清标准值之间。2、重复性检测是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20次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用变异系数(CV)表示.CV值应小于6%。这些实验在质管科购进全自动生化仪后都可开展。
3)省血液中心把日常工作中的需要用到的一些书籍,如临床检验控制技术、微生物培养基质控与图解、微生物检验技术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检测数据分析处理实用手册、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这些法规性质文献、书籍文献设定为受控文献。这些书籍在实验室就可以找到,操作和结果判定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就这样五天的学习生活转眼就结束了,在我站工作以来第一次出去学习,发现自己不懂得还很多,需要学习的也很多,倍感珍惜。学以致用,任重道远,不但掌握了新技术和新方法,还要在以后工作实践中深化。质量是血液的根本,所以质量控制就是血液安全的基石。希望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做一颗能发光、有作用的石子。
进修学习体会
冯 静(储血科)
通过此次前往哈尔滨进修学习,着实收获了不少知识。让我了解到每个岗位都没有完全相同的工作模式和学得完的相关知识,让我明白,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要不断前行,完善自我。
从第一天开始接触她们的工作环境,就被她们尽职的工作态度深深吸引,忙碌的早上,严谨的工作,交接班,清点库存,接受用血申请单,取血,出库,发血,装箱,封箱,送血,分工明确,工作效率极高。与我站不同的是她们的用血申请单是通过传真机发到发血室,而不是通过医护人员直接把申请单送到窗口,以免造成医护人员由于工作的忙碌而忘记带申请单的困扰。血液中心居于省会城市,故发血量很大,每每早晨都要忙很久,但好在井井有条,工作人员无缺席,恪尽职守,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发血的工作完成接下来就是收成分血和全血的工作,在上午基本收红细胞类的血液,血小板和血浆是在下午才能完成,整理由待检科室通过推车运过来的成品血,先一一核对数目,检查包装的完整性和血液是否有凝块,血袋破裂的迹象,依照采血时间的顺序依次摆入准们盛放红细胞血液的冰箱内。收血工作完成接着就是打扫卫生,做到室内细菌最小化。
通过护士长的耐心讲解,我也学习到了与我站向临床发放的不同血液的知识,例如哈尔滨血液中心发往临床的有一部分是去白细胞的血液产品;据了解是为了更有效减少临床输血反应,由于发血量大,她们备的冰冻血小板的数目较我站大很多,就连阴性冰冻血小板也要备库存,以备不时之需;而她们的洗涤红细胞每个血型也要备四五袋,保存日期同悬浮红细胞一样,都是35天。她们向临床发放的血浆是普通血浆,而我站则是病毒灭活冰冻血浆,这也是不同之处。当然各有各的优点。哈尔滨血站每年的采血量达到40吨左右,这也是个惊人的数字。
一周的学习是短暂的是快乐的,让我充实了自己,由衷的感谢站领导对我的信任和给予我的这次宝贵机会,我会更加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