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被称为爱心大使,用爱心呵护着脆弱的生命,用自己的热血架起了健康红色的桥梁,在人道主义的热土创建起一座爱的天堂,他们义无反顾、把无私奉献作为毕生追求,这群人就是光荣的无偿献血者。
如果说无偿献血具有奉献精神,具有博爱的品质,我感到汗颜,我觉得我参加无偿献血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只是借此机会把我献血的一些感受与大家分享。自1996年以来,我共参加无偿献血24次,累计献血量达17000毫升,其中,捐献全血12次;机采血小板12次,共16人份。
有人说:任何超凡的行为背后往往存在并不平凡的理由。我的第一次献血经历是在1996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稳定,闲暇之时心中萌生了一种朦胧的渴望,渴望工作之余能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那么,做点什么事呢?献血,对,就选择献血这个既不用舍己,又能挽救人、奉献社会的公益活动。由于当时自己对献血的认识还处于朦胧状态,对到哪献血,献血影不影响身体健康等都还不太了解。为此,我决定先赶到中心血站问问,血站的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了我,1996年6月13日我终于在而立之年后的第一个生日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献血。
献血后一星期,我接到了血站工作人员的电话,知道自己献的血液是合格的,并将用于挽救生命垂危的伤病患者。我被自己感动着,感动着躺在病床上的某个生命因为输入了我的鲜血而得到延续。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动、自豪和幸福感是如此美妙,它告诉我自身价值的潜能,它使我走向奉献社会的快乐之路,使我更加热诚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之中。从此,我坚持每隔六个月就去捐一次全血,成了一名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
有人赞扬我是“大爱无疆’,我认为这实在是言过其实。如果说我无偿献血是因爱而起,那么多年如一日地献血,总量达17000毫升,“17000”便成了我十三年爱的刻度。现在参加献血,除了献全血之外,还有一种更先进,对病人更有效的献血方式,叫捐献机采成分血。2006年8月的一天,得知市中心血站机采成分血血源十分紧张,临床机采血小板经常告急的情况后,我萌发了捐献机采成分血的想法,在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的宣传动员下,在捐献12次全血后,我毅然加入了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行列。记得第一捐献机采成分血时,我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特别是我的爱人十分担心机采血小板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但血站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和娴熟规范的技术操作,很快地打消了我们的紧张和顾虑,40分钟的献血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由于有了第一次美好、成功的献机采成分血经历,后来我常常主动定期或应急捐献机采血小板。2008年5月1日晚上10点,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这是市中心血站紧急捐献血小板的预约电话,第一医院一名患者,急需机采血小板来止血抢救,情况十万火急,我立即打的赶到市中心血站,在做了快速检查后,紧急捐献了一人份的机采血小板,献完后,得知捐献的机采血小板是抢救血液内科的一位急性白血病的儿童危重患者,这位小患者因血小板计数过低,导致颅内出血,只有输注机采血小板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想到我的一个小小义举,就能挽救一个危重患儿的生命,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涓涓血流汇集在一起,就是爱心的江海。作为一名无偿献血者,仅仅靠一个人的爱心是不够的,只有宣传发动招募更多的献血志愿者,才能挽救更多垂危病人的生命,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参与无偿献血的宣传,主动加入了市红十中心血站组织成立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工作队并参加服务队培训班的学习,与其他志愿者一起进社区、上街头参与无偿献血宣传和服务活动。
以爱博爱,将心比心。在生活中我担当着妻子、母亲和工作者的多重角色,从根本上讲这些角色的核心都是“爱”。在我的提议下,我女儿选择用无偿献血作为自己18周岁的成人礼。在我的宣传带动下,我所在单位的党员、干部、职工大多加入到了无偿献血者行列。
无偿献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的体现,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已、利家”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弘扬。无偿献血工作做得好,表明公民之间的凝聚力强,它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爱心奉献的新型人际关系,是连接人类情感的桥梁和纽带,更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通过无偿献血,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爱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现在也是我回报社会的时候了,既然无偿献血对自已的身体无碍,并且有益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是还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那么又何必吝啬自己的血液呢?这便成了我一次次捋袖献血的原动力。如今,无偿献血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已成为我奉献爱心的一种表达,同时我也倡议适龄健康人士能和我一样怀揣大爱去无偿献血,挽救患者的生命。
(无偿献血者)